馮琪峻接到來南城的工作通知時,正坐在省監察廳自己辦公室里審閱一份材料。
這是關于省城某高官的投訴舉報,已經堆在他桌上三天了。
他看完最后一頁,在筆記本上寫下幾行字,然后把文件夾合上,推到桌角。
這份通知來得并不意外。
最近半個月,廳里的氣氛微妙地變化著。
幾個與他共事多年的同事,忽然對他格外客氣,卻又避而不談南城的事。
馮琪峻知道,有人在背后操作這件事,而這個人足夠有分量,能讓省里臨時抽調一個副廳級干部前往一個地級市。
馮琪峻從不迷信巧合。
南城近年來的城市改造和拆遷項目早就有傳言,只是沒人敢碰。
現在突然要他去,背后的推手是誰,目的又是什么,他心里其實有幾分判斷。
他沒有拒絕這項任務,也沒打算拒絕。
作為省監察廳的副廳長,這是分內之事。
馮琪峻做事從不左顧右盼,這一點跟他父親一模一樣。
他父親馮正山曾是省執法局的一名普通處長,母親張淑蘭則是基層法院的法官。
兩人都是那種“老古董”式的公職人員,一輩子兢兢業業,清清白白,從不拿原則做交易。
家里條件不好,住的是單位老舊的筒子樓,父親的辦公桌用了二十年,直到退休才換。
而母親每次開庭前,都要把衣袍熨得一絲不茍,說這是對法律的尊重。
馮琪峻十二歲那年的一個傍晚,他第一次真正理解了父親的為人。
那天他放學回家,看見一輛黑色轎車停在他家樓下,一個穿西裝的胖子站在樓梯口,手里提著兩條煙和一瓶酒。
他父親就站在樓梯上,面無表情地看著那人。
“馮處,這事真的沒法通融嗎?就一個電話的事。”胖子的聲音很低,帶著懇求。
“程老板,我說過了,案子該怎么查就怎么查。你兒子酒駕撞了人,這是事實,該擔什么責任就得擔什么責任。”
“可那小子沒死啊,現在醫院里好好的。”
馮正山的聲音突然提高了八度:“程老板!你知道你在說什么嗎?那是條人命!就算沒死,也是你兒子的責任!”
“我不是那意思,我是說……”
“沒什么好說的。你的東西拿回去,我馮正山不收。如果你覺得不公平,可以去投訴我。投訴地址我都能給你寫下來。”
胖子的臉一陣紅一陣白,最終悻悻離去。
那天晚上,馮正山叫兒子到跟前,說了一番話:“琪峻,在我這個位置上,每天都有人想讓你幫忙。有的是小事,有的是大事。但是沒有什么叫‘通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不是一句空話。你要記住,做人做事,先問問自己心里那桿秤,能不能挺直腰板。”
這些話烙在了馮琪峻心里。
大學畢業后,他進入省紀委工作。
那時的省紀委主要查處一些低級別的**問題,很少涉及廳級以上干部。
馮琪峻做事認真細致,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也不管對方是誰。
2001年的一個案子讓他第一次嘗到了得罪人的滋味。
當時他查處了一起環保內部的**案件,牽連出該廳一把手在項目審批中收受賄賂的證據。
鐵證如山,但當他把材料遞交上去,卻意外地被擱置了。
馮琪峻不甘心,直接去找了紀委書記。
“有些事情,不是你想的那么簡單。”書記隔著茶杯看他,語氣平淡。
“證據確鑿,還有什么不簡單的?”馮琪峻當時還年輕氣盛。
“他背后是誰,你清楚嗎?”
馮琪峻沉默了。
他知道那個廳長后臺硬,但在他看來,這不是理由。
“查可以,但要把握時機。這個案子先放一放,等省里某些人事變動后再說。”書記最后這樣說。
這件事后,馮琪峻被調到了基層單位,一干就是三年。
但他沒有改變自己的做事方式。2006年回到省里后,繼續做著得罪人的工作。
他的事業起起落落,但始終保持著令人生畏的辦案能力和不阿于任何勢力的操守。
到了2009年,他從一名普通辦案人員,升到了省監察廳副廳長的位置。
這條路他走得并不輕松。
為調查一家化工廠非法排污案,他獨自前往現場取證,被廠方雇傭的打手打傷,住院一個月。
他妻子當時已懷孕,受到驚嚇后早產,孩子沒能保住。
這件事成了他與妻子婚姻的轉折點。
妻子無法理解他的固執,甚至稱他“為了工作不要家庭”。
爭吵不斷,最終以離婚收場。
事后,馮琪峻更加投入工作,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填補心中的空洞。
而那家化工廠,在他出院后的徹查中,被發現涉及多起環境污染和行賄案件,最終廠長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多名衙門官員因此落馬。
如今的馮琪峻已經四十三歲,身高中等,體格結實。
歲月和工作的壓力在他額頭和眼角刻下了深深的紋路。
他的衣著永遠是那種標準的灰色或藏青色西裝,打著樸素的領帶,不茍言笑。
辦公室里除了必要的辦公用品,幾乎沒有任何個人物品,連張照片都沒有。
同事們私下稱他“鐵面包公”,既敬重又畏懼。
他查案時的雷厲風行和毫不留情在省里已經成了某種傳說。
有人說他不善變通,也有人說他不懂人情世故。
但馮琪峻從不為此辯解。
在他看來,原則問題上的“變通”,不過是**的另一種說法。
現在,他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南城這個任務,表面上是調查拆遷項目中的違規行為,實則是一場復雜的權力博弈。
馮琪峻心里清楚,自己再次成了某些人的棋子。
但棋子有時候也能決定自己的走向。
他拿起桌上的南城檔案,翻開第一頁。
眾興公司、陳慶這些名字在紙上排列著,背后是一張他尚未完全看清的網。
他合上文件,起身走到窗前。
省衙門大樓的玻璃窗映出他略顯疲憊的面容。
多年前那個為理想奮不顧身的年輕人已經不在了,但那份固執和堅持,那根扎在骨子里的硬脊梁,從未改變。
南城之行,將是對他另一場考驗。
無論誰在背后推動這盤棋,馮琪峻只會按自己的方式行事。
查清事實,還原真相,不偏不倚。
至于這會得罪誰,會有什么后果,他早已不再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