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了這篇巖漿區域,前面進入一個相對開闊的空間。遠處漂浮著一副立體的圖像,隱隱約約有一座城市,好像是一個海市蜃樓。
在這個熱氣騰騰的地方,又走了一段時間,如果沒有這納米衣隔熱,在這個山內的空間,真是沒法堅持下去。
巖族的智慧文明,其建筑風格獨特,充分融合了火山地貌與高科技元素。
城市中心有個巨大建筑,它直接連接著地下活躍的火山脈,象征著巖族與火山的共生關系。這座建筑以赤紅的火山巖為主要材料,形態仿佛火山噴發的瞬間凝固而成,巍峨壯觀。在夜晚,它會發出熾熱的光芒,照亮整個城市,宛如火山巖漿的奔騰不息。
巖族的居民區建筑呈流線型,仿佛順應著熔巖流動的軌跡。這些建筑以黑色玄武巖為主材,表面覆蓋著紅色的火山灰,遠觀猶如熔巖冷卻后的自然形態。每一個住宅都配備有地熱供暖系統,利用火山地熱資源,既環保又節能。同時,建筑設計還考慮到火山活動可能帶來的影響,因此具有良好的抗震性和防火性。
公共設施如圖書館、博物館、學校等,則以透明的高溫玻璃為主要材料,內部配有先進的溫控系統,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內部始終保持適宜的溫度。這種設計象征著巖族對知識的追求和對自然的尊重。公共設施的建筑風格簡潔明快,線條流暢,寓意著巖族人民的開放思維和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
他們以火山巖鋪設道路,堅固耐用。而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被稱為熔巖舟的飛行器,能在空中快速移動,同時又能耐高溫和抵抗火山灰的影響。熔巖舟的設計靈感來源于火山噴發時的熔巖流,線條流暢且充滿力量感。
考慮到火山活動可能帶來的潛在危險,巖族的防御設施也極具特色。他們在城市周圍建立了防護屏障,由特殊的耐高溫材料構成,能夠抵抗高溫熔巖和火山灰的沖擊。同時,它還配備有先進的熱能轉換系統,可以將火山活動的熱能轉化為城市所需的能源。
有一座類似塔的高大建筑。它矗立在城市的最高點,形狀如同直沖云霄的火山煙柱。每一層雕刻有巖族的歷史和文化符號,象征著他們的歷史傳承和文化積淀。代表著巖族人民的堅韌不拔和生生不息的精神。
由于巖族居住在火山地區,他們的建筑得能夠適應高溫、火山噴發和其他自然災害的影響。
巖族的建筑采用耐高溫的材料,包括火山巖、玄武巖和陶瓷。這些材料能夠抵御高溫和火山噴發所帶來的熱量和火山灰的侵蝕。建筑物的外墻被涂上特殊的防火涂料,以增加其耐火性能。
建筑注重通風和散熱。建筑物有些大型的通風口和窗戶,以便在火山噴發時能夠迅速排出熱氣和有害氣體。建筑物內部還設置一些特殊的散熱裝置,以保持室內的溫度適宜。
建筑物有些采用曲線和流線型的設計,以模仿火山噴發時熔巖的流動形態。外觀裝飾有火山石雕、巖雕和陶瓷瓷磚等藝術元素,展現出巖族的文化和藝術特色。
建筑物設置防火墻和防火門,以防止火山噴發時的火災蔓延。建筑物的結構也會經過精心設計,以增加其抗震和抗火能力。
這些建筑不僅能夠適應火山地區的極端環境,還能夠為巖族人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和美麗的居住環境。
這個塔已經是距離原來那條路很遠了。但是聽到嗡嗡的聲音,原來是那些馬蜂又過來了。
剛開始馬蜂并不是很多,他們開始繞著這個塔轉圈。
但是后來馬蜂變得更多了。轉圈也沒有辦法甩掉它們,只好向另外其他的地方跑去。
在火山島的一處建筑中,一群人正緊張地躲避著馬蜂的攻擊。這棟建筑雖然有些陳舊,但還算堅固,是他們暫時躲避馬蜂的唯一避難所。
他們手忙腳亂地用金屬板擋住窗戶洞,盡量不讓任何縫隙暴露在外。成千的馬蜂在空中盤旋,發出“嗡嗡”的聲響,宛如一架架微型戰斗機在發動攻擊。它們瘋狂地撞擊著金屬板,撞擊的力度都讓人心驚膽戰。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刺鼻的味道,那是馬蜂釋放出的化學物質,用來標記入侵者。人們都屏住呼吸,盡量不觸發這些危險的信號。他們只聽到馬蜂的“嗡嗡”聲音,和自己的心跳。
廖咫路說:“我們得想個辦法離開這里,否則一旦它們破窗而入,我們就危險了。”
簡大翎在建筑物中探索出口。看著一個地方透著光,他拿出一把斧頭,試圖砍出一個逃生的出口。但厚實的墻壁讓他們無法輕易地打破。每一次斧頭落下,都激起一片塵土,但他已經顧不得那么多了。
就在此時,地面上動了動。
“這是什么要鉆出來了?”
其他人后退了幾步。準備好武器。
原來是克萊伯從洞中鉆了出來。簡大翎及時制止其他人:“不要動,大家不要動手,是自己朋友。”
沒有想到克萊伯能從這個地方鉆過來。
他掏出一張島上的地圖,指著地圖上的一處說:“我知道一個通往海邊的通道,我們可以嘗試從那里逃離。注意,我在外面觀察到,海嘯要來了。”
“沒有想到你能來。”尹繁霄說。
“這地方太危險了。我是說,如果沒有你來,我們就很危險。”廖咫路說。
人們互相對視了一眼,決定試一試。他們緊緊跟在克萊伯身后,沿著狹窄的通道前進。但是上面有很多露出的洞口。馬蜂們仍在頭頂盤旋。走路的過程中,他們都能聽到上面不斷增多的馬蜂聲,這讓他們感到背脊發涼。
終于,他們到達了海邊。上空已經有了不少馬蜂,它們圍繞著人們的上方飛舞。
一群馬蜂向這邊飛起,向他們發起了攻擊。數以千計的馬蜂遮蔽了天空,它們的“嗡嗡”聲更加刺耳。人們揮動著鐵棍,木棍,試圖擊退這些不速之客。譚奔蛟對著空中發射一次電磁波,擊退了一批馬蜂。但它們的數量實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