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評:“老朱很厲害這一點(diǎn)毋庸置疑,但崇禎朝那個情況就算老朱本人過去也是救不了的。”
聞言,朱元璋心頭有點(diǎn)不服氣,如何就救不了了?!
以他的本領(lǐng),能結(jié)束了這元末亂世,到了他自己的大明,怎么還就不行了。
“崇禎朝的情況太復(fù)雜了,各種問題交織到了一起,我仔細(xì)研究了一下明末的情況,甚至覺得能支撐那么久都已經(jīng)是朱元璋在保佑了。”
“小冰河時期來到了氣候變冷,有些地方連年干旱,有些地方又洪澇,還有各種疫病。”
“外有蒙古、女真等異族侵?jǐn)_,為了防備他們不得不花費(fèi)大量的軍餉囤兵遼東,內(nèi)里還有晉商通敵賣國。”
“土地兼并嚴(yán)重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富者阡陌連橫,貧者無立錐之地。”
“藩王的供養(yǎng)制度,混亂的稅賦財政體系,讓大明的財政收入低到令人發(fā)指,你敢想幾百年后崇禎一年收的稅甚至比不上洪武朝?”
“朝堂之上以東林黨為首的高官,滿嘴的仁義道德,暗地里只顧著爭權(quán)奪利不斷斂財。”
“再加上一個越幫越忙的崇禎皇帝朱由檢,這明朝能維持這么久,我都納悶了。”
“類似這樣的問題還有許多,總而言之,崇禎年間的大明,就像是一個搖搖欲墜的房屋,卻詭異的形成了一個平衡。”
好家伙。
這崇禎朝還真叫一個五毒俱全啊!
許多人看著后人說出來的這些問題,感覺頭皮一陣發(fā)麻,甚至也覺得,如果情況真如后人所說的這般,能堅持這么多年反而讓人奇怪了。
【其實相對于挽救大明朝,老朱過去拉起一支隊伍,直接從外部推翻大明,搞一個新大明,反而比從內(nèi)部拯救明朝簡單太多了,正巧這活老朱也熟】
【就如同一個糾纏在一起難解難分的線團(tuán),直接斬斷他的難度,要比順著線頭解開簡單太多了】
【說白了就是到了王朝周期定律了,再直白一點(diǎn)說,就是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資料無法滿足日益增長人口的需求,需要通過戰(zhàn)爭進(jìn)行一場洗牌,重新分蛋糕了】
朱元璋:“.....”
好家伙,他這大明的開國太祖造大明的反是吧。
不過還真別說,如果這明末的情況真如后人所說,直接推翻建一個新的的確實要容易了許多。
不過這王朝周期律又是什么?
【太好了,是萬穗爺我們有救了】
追評:“致敬明末傳奇耐掐王!”
追評:“滿穗是米,去了獠牙的狼是良,加在一起就是糧,愿來生不見餓殍,人間滿是良滿穗。”
追評:“我們現(xiàn)在能吃飽飯,真的要感謝袁老啊,袁老千古!”
追評:“袁老放古代真的是要功德成圣的,自我有記憶起,從來沒有感受過強(qiáng)烈饑餓是怎樣一種感覺,不過我能想象,畢竟一餐不吃我就餓的慌了。”
這袁老是何許人?
竟然能讓后世都能吃飽飯?
如果此人真能做出這般偉業(yè),別說是成圣了,即便是成神也不是不可啊!
天幕下各朝之人簡直難以想象,究竟如何才能讓這全天下的人都吃飽飯不餓肚子。
無數(shù)人跪在地上懇求,希望上蒼也能給他們賜下一個袁老。
他們也想體會一下每天都能吃飽飯是怎樣一種感覺。
【其實大家也不要把重心完全放在明末之上,如果沒有清軍入關(guān)之后,那一大串對漢人的殺戮,其實明末的悲慘程度在歷史上完全排不上號的】
【不說魏晉時期的五胡亂華和唐末后的五代十國,就算是漢末也遠(yuǎn)比明末要悲慘的多,三國爭霸聽起來蕩氣回腸,可是處在那段歲月的百姓們,可是活生生遭受了幾十年的戰(zhàn)亂啊】
追評:“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
“我橫豎睡不著,仔細(xì)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
吃人!——魯迅”
追評:“魯迅:這話我真說過。”
各朝之中無數(shù)飽讀詩書,自詡滿腹經(jīng)綸的人全部都沉默了。
這段話沒有什么之乎者讓人猜不透的意思。
但就是這最淺顯,最直白的寥寥幾字,卻直指這人世間的本質(zhì)!
讓人聽了未免有些不寒而栗,渾身上下都冒出了冷汗。
也有人聽后瞬間通透了,整個人暢快極,甚至有一種一朝得道,撥開云霧見青天之感。
“哈哈哈哈,說的好啊,便觀這前朝所有的歷史,本質(zhì)上可不就是印證了吃人二字嗎?”
“這魯迅有大才啊,吾遠(yuǎn)不及也,請受吾一拜!”
“吾真想和這人結(jié)交一番,與其痛飲,快哉,快哉!”
許多人像是魔怔了一般,不停念叨著這一段話,臉越來越迷茫,但眼睛卻是愈發(fā)的明亮!
孟子聞言細(xì)細(xì)思考后輕輕一嘆。
“這番話直指這人世間的本質(zhì),但論調(diào)也未免太尖酸刻薄了一些。”
“孟軻受教了。”
話雖然這么說,孟子還是對著天幕重重行了一禮。
【其實大明風(fēng)華之中,朱高煦說的四個字也很意思,華夏的歷史如果用四個字來概括的話,那就是爭當(dāng)皇帝!】
有道理!
這話說的也沒毛病!
許多人越琢磨,越是覺得后人說話實在很有意思。
話語直白淺顯,卻總是深入問題的本質(zhì)。
永樂朝。
朱棣眉頭一挑看向了朱高煦,“喲,漢王爺,不曾想你還有這般覺悟,這話就是你爹我聽了,也覺得受益匪淺啊。”
“那當(dāng)...”朱高煦神氣十足,當(dāng)即得意的胸膛一挺!
這話竟然是他說的?
實在是太帶感了!
但是旋即,他又注意到朱棣嘴角似笑非笑的笑容,臉皮子一翻。
“那還不是爹您教的好嘛。”
“呵呵,這話說的倒還像那么回事,保持這份覺悟。”
朱棣在朱高煦肩膀上拍了兩下,語氣頗有些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