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哼哼正修著那篇爛尾文呢,正在忙碌的時候,雖然他自己也愿意修這篇文,但一想到自己是被迫修文,而且文的全部版權都已經不在自己手里了……
李哼哼就有些生氣,他甚至有些遷怒起藍站來。
《莊藏》絕對是他在藍站的最后一篇文了,等修完文,他就走人,再也不在藍站發文了!
江旭沒料到他會回絕得這么干脆,一點猶豫也沒有,忍不住試圖勸說:
“你對版權費有什么意見嗎?有的話可以再商量。”
江旭會這樣勸,主要是因為,兩年前他們藍站的合約被曝光,加上人事變動等因素積壓在一起,還有作者連自己的書被拿去做漫改和有聲讀物都不知道,因為根本沒收到多少版權費,于是大家聯合起來,一起抵制過一次藍站。
不過,藍站背景深厚,文學網站只是他們背靠集團的其中一個不大的子公司,所以最終藍站沒什么事,但因為作者的聯合抵制,他們還是必須修改了一部分合約。
現在作者要和藍站簽約,書的電子版權依舊是到死后五十年,可是至少影視等版權,需要作者簽字才能賣了。
而且,這其中也有分合約的,作者可以自由選擇A合約還是B合約,選擇A合約所有版權都得作者簽字才能被拿去用,并且網站在作者不同意的情況下,不能隨意修改作者的文。
而B合約,依舊跟從前一樣,作者一旦選擇簽約,所有的版權依舊是網站說了算,能分給作者多少版權費,都要看網站夠不夠良心。
藍站家大業大,他們這么做,其他的很多網站也都跟著他們的腳步,一起剝削作者。
但好在,在那次事件后,很多作者有了選擇。
但是,這只是表面上的有了選擇。
除了大神有專門的合約,特殊的分成之外,其他的普通作者,還是會更傾向于選擇B合約。
倒不是他們愿意將自己的全部版權都交給網站,實在是,他們如果不選擇B合約……
那么除非本身就很火,不然,以后網站是不會給他們的文好的推薦,有的甚至是直接不給推薦的。
那樣,寫幾百萬字,也沒幾個人看到,完全是為愛發電,并且還是沒有讀者回應的為愛發電。
幾個人能堅持得了呢?
因此,雖然當初事情鬧得很大,但之后,大部分作者簽的合約,只是一些字眼進行了改變,其實本質上依舊一樣的。
江旭雖然不贊同,但他只是一個小小的編輯,他也毫無辦法。
他手底下的作者,除了一些簽了大神約的之外,其他人基本都是簽的B合約。
江旭和蔚藍他們一開始也都以為,小青娃應該也是簽的B合約,但他們查了一下才發現,小青娃的《莊藏》,居然簽的是A合約!
合約的選擇是線上作者自己選擇的,編輯管不了。
而且,小青娃簽《莊藏》的時候,還只是一個只有一篇不火的爛尾文的老透明。
他的新文看起來文名和文案也并不吸引人,因此簽約編輯根本就沒勸他,甚至冷笑地向他確認定:
“你確定選擇A合約嗎?那可能會影響你以后的推薦問題哦。”
但小青娃還是毫不猶豫地選了A合約。
當初他們沒當一回事,就當簽來充文庫的,反正藍站的全勤每個月也就幾百塊錢,不出成績只拿全勤的文多的是。
沒想到,這篇文居然火了。
而且,作者還打算坑了……
現在,居然連送上門來的錢都不要,連影視版權也不簽!
藍站的人簡直快氣死了。
江旭試圖再次勸說,但小青娃直接下了線,根本不管他。
簽約是不可能簽約的,簽了約他不就得繼續把這篇文填回來了嗎?他還想坑更多的人,拿到更多的怨念值呢。
李哼哼這么想著,笑瞇瞇地感受著越來越多的怨念值到他的口袋里。
嗯,又可以飽餐一頓了。
以他的經驗,這文雖然坑了,但之后還是會有不信邪的人入坑,長期下來,他還是可以坑到更多的人的。
他暫時可以不馬上開文。
李哼哼放松地出去玩了,難得一個不用加班的周末,他當然得好好放松一下才行。
但李哼哼沒想到,他出去玩的時候,《莊藏》爆了!
是的,真的爆了。
原因是因為一個最新的考古。
先前安市挖地鐵的時候又不小心挖到了一個墳,而過去鑒定的考古學家發現,這墳里的文物雖然不是什么珠寶之類的東西,但卻非常具有考古價值,因為是墓主人的很多作品,還有藏書。
而這個墓主人,竟然就叫莊藏!
不是什么歷史名人,但因為莊藏陪葬的藏書居然有后世只聽說過,卻沒有見過的絕版書籍,加上莊藏自己陪葬的東西和他自己寫的文章能夠讓我們透過他看到那個時代的風俗人情,這個墓的發現還是非常具有價值的。
而里面的考古學家,竟然有幾位都看過《莊藏》這本書。
歐陽勝就是其中一位。
歐陽勝看《莊藏》,主要是因為他也是《龍途》的粉絲,順著《龍途歸來》去看了《莊藏》,頓時一發不可收拾。
比起青春時的記憶《龍途》來,歐陽勝甚至更喜歡《莊藏》,因為他覺得《莊藏》將那個他最感興趣的年代描寫得太細致了,作者簡直就像真的在那個時代生活過一樣,也真的親眼看到莊藏這個人發生的事情似的。
歐陽勝太喜歡這文了,反復看了好多遍,哪怕坑了,他也依舊能夠理解作者。
他覺得是因為這文需要查閱太多資料了,作者才會一時卡文,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個作者能寫出這樣的一篇文,絕對不僅僅是為了錢,他一定是對那個年代愛得深沉,才能寫得這么好。
哪怕從他這個考古學家的角度看來,《莊藏》里對于那個時代的每一個禮節、民俗的描寫,都沒有絲毫錯誤。
歐陽勝甚至將這文推薦給他帶的學生看,他的學生基本上也都是《莊藏》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