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周朝,自武王伐紂,即天子位,成康繼之,那都是守成令主。又有周公、召公、畢公、史佚等一班賢臣輔政,真個文修武偃,物阜民安。
豈料天道無常,西周滅亡,東周開始,天下進入動蕩時期,龍脈逸散,人心不聚,宮室傾頹,群雄并起,逐鹿天下。
眾圣之首大赤天道德天尊老子有感人間皇朝更迭,氣數無常,于是心頭產生了借機闡釋道法,宣揚道統之意向,先人一步,讓為玉帝煉丹之分身太上老君降臨人世,渡化世人。
亳州地區,一婦人夜晚時分突見流星墜地,入其懷,而后誕育一麟兒,即為李聃。 當時,天子勢弱,諸侯不從,互相征伐,百姓凋零,生靈涂炭,圣人思及眾生困苦,蔚然長嘆,希望‘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希冀天下回歸純樸之世態。
老聃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三年而大有長進。
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老聃處其中,如蛟龍游入大海,海闊憑龍躍;如雄鷹展翅藍天,天高任鳥飛。
老聃如饑似渴,博覽泛觀,漸臻佳境,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遷任守藏室史,名聞遐邇,聲播海內。
老子出世,周天寰宇凡擅觀天象者莫不知曉。
七寶林下,接引慈眉善目,手中念珠撥動,慢悠悠言:“周朝氣運盛極而衰,似乎氣運分化,天下群雄并起之時已至,只是群虎噬龍,紫薇帝星暗淡,天下大亂恐不久矣,無量壽佛! ”
準提道:“正是,群雄逐鹿,生靈涂炭,正是我佛門大有作為之時,還需細細籌謀一番!”
準提頭頂兩枝插花馨香馥郁,寶光瑩瑩,七寶妙樹輕搖,在虛空劃過道道華麗軌跡,恍若彩虹驚天。
“師弟,你我二人在封神殺劫之中左右逢源,以至于成就道統大興氣象,恐怕諸位圣人都有微詞,我等先天不足,天下亂局是否插手,還需冷靜觀察??!”
準提笑道:“如今老子分身下凡,投胎轉世為人,宣揚道法,我等也不該落下才對!”
接引眉頭輕輕一皺,道:“老聃,一凡夫俗子也,不具神通道行,不足為慮,況且老子也沒有周游列國,游說諸侯,未曾攪亂天下氣運,不足為考慮!”
老子雖說擅自違背誓言,插手凡間之事,不過不屬于道祖所禁之列,接引不以為然。
不過準提知曉此事非比尋常,西周滅亡,天下進入了“春秋戰國時代”,這是中國文化‘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時期。 諸子百家紛紛走入世人面前,積極入世,推銷學說,意圖拯救天下蒼生,恢復秩序。 而日后貫穿中國整個封建史的儒家學派就產生在此時。
準提思之再三,決定還是讓盧圣出手,打定主意,也不拖沓,心意通達,身居南瞻部洲鐵叉山八寶音洞的清盧圣就知道準提之意。
“儒家創始者孔子就要出世了!”
盧圣眉頭一皺,手指向上一指,歸灑冒出一片玉色云氣,眨眼間,五色慶云升起。一朵車輪的十二品白蓮在云海間浮現。盧圣神情肅穆,猶如宗教祭祀,青絲三千飛舞,道袍鼓蕩,口中念念有詞。十二青蓮驟然釋放出一股莫名的氣息,浩大飄渺,猶如大道,而后在圖畫中央逐漸形成一圓鏡,神文陡現,卻是演繹大道至理,溝通空冥法則。
盧圣雙眸之中一虛空塌陷,星辰寂滅重生的浩大景象,整個眼眸之中光怪陸離,一一上演,卻又博大精深,引入深思。
只是似乎老有一股莫名的力量阻撓著盧圣探尋天機,以至于光鏡如同火樹銀花,絢爛多姿,演繹如同煙火般的璀璨,卻是從中找尋不到一副完整信息,構建一方圓光法鏡。
盧圣推算良久,卻不曉得孔子降生的玄機,但知道其出生之地乃是魯國陬邑,心中一動,望三十三天而來。
三十三天文昌宮,宮內白鶴翩翩起舞,口中銜著詩書禮樂之華章,道德至理傳揚開來,萬千瑞靄匯聚,煙霞散彩,天花亂墜,氣象不凡。
文昌圣君倉頡坐在書桌前,正手捧著一卷青色書籍觀閱著,身邊天地正氣滾滾而來,匯聚成飛絮狀浩然正氣,如龍似鳳,鸞鳳和鳴,大顯不凡氣象。
其一手翻書后,時不時輕撫一下自己的長須,露出微笑,看到興起時還會連連點頭。
“大道無情,天道至仁,洪荒世界誰主沉??!”他輕聲自語,蓋棺論道。
說罷,他放下手中書卷,書頁自動合上,露出的扉頁上寫著《洪荒佛門二教主》,卻不是什么天書寶典,而只是茫茫星辰大海小星球上一個小城鎮一個名叫“漢清明”的小職員根據洪荒流小說隨手寫的拙作。
突然,桌上文昌筆,散發毫光,盡顯思辨之氣,萬千氣芒沖天而起,先天道韻密布虛空。
倉頡心中驚訝,自己這文昌筆怎么會無緣無故發出萬丈毫光呢?突然心中一動,原來是盧圣道友到了自己文昌宮。
天際垂落一道祥光,現出一一道人身姿來,仙風道骨,渾身隱隱約約有玄黃光輪照耀,正是本尊盧圣是也。
倉頡上前一步,拱手道:“難得道友來我文昌宮?。 ?/p>
盧圣笑道:“有要事,不得不來此一趟!”
倉頡盧圣本為一體,心意相通,即刻知道盧圣一行所來何事,笑道:“怪不得貧道宮內文昌筆今日大方光彩,原來人族疾苦,不得紅塵之救濟之途,當有大賢出世,宣揚教化!”
倉頡鶴發蒼顏,頂上三千文字,萬千瑞氣風起云涌,變幻莫測,朝中央匯聚凝結,須臾,凝結在頭頂,形成一桿筆,五彩毫光閃爍,上面上古道韻密布,天地至理匯集。
手一招,文成筆化為一道金光落到手上,遞給盧圣。
虛無之中滲出的萬千道瑞氣和至妙莊嚴之玄黃功德,倉頡頭頂文字之氣噴涌如潮,浩浩蕩蕩,吸納吞吐這些天地間獎賞的教化功德之氣,變得寶相莊嚴,遍體生香,澄凈似琉璃,無垢無礙,清凈不漏,文字傳承教化之功德傳遍大千世界,震動無量乾坤。
倉頡功德肉身成圣,早證得功德道果,無量氣運福緣,諸天災劫不臨己身,仙福永享,靜修文昌宮。三十三天諸天神仙見之也要如同對待天帝一般參拜,位階一樣,道果不同而已。
周身清氣繚繞,隱隱化作仙鶴環繞飛翔,頭頂一股浩然正氣扶搖直上九萬里,浩浩蕩蕩,光明正大,惶惶威德,三千文字懸浮,洋洋灑灑,一個個蘊含莫大至理,似乎闡釋著天地秩序、宇宙根本,讓人為之沉迷而心生敬仰。
盧圣心中贊嘆,而后踏步而出,縱起祥云,橫跨無量時空距離,直撲魯國。神念橫掃十方,牢牢盯著魯國上空氣運變化的情況,意圖尋找到孔子。
但是,天機不明,盧圣只能靜靜等待天象大變。
卻說有一戶人家,祖先本是殷商華夏族后裔,故為子姓。 周滅商后,周武王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啟于宋。
微子啟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傳六世至孔父嘉,后代子孫開始以孔為氏。 有后人孔防叔為了逃避宋國內亂,從宋國逃到了魯國。
其子叔梁紇(叔梁為字,紇為名)日后乃是魯國出名的勇士,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無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
可惜的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女子和殘疾的兒子都不宜繼嗣。 叔梁紇為保后嗣香火,晚年迎娶顏徵在,時叔梁紇已七十二歲,顏徵在才十八歲。
顏徵在知道自己使命所在,于是到尼丘山向山川之神靈禱告求子。 當起回來之時,先是地面戊土之氣翻滾噴薄,而后祥瑞現身,一只麒麟出現在家門口。
顏徵在望之驚異,遂牽起麒麟圣獸,拴在門口獅子石像上,回家稟報丈夫,家人新奇,出門觀望,卻是麒麟不在,只余系繩。
叔梁紇大為懊悔,聽妻子所言,極有可能是傳說中的神獸麒麟。 麒麟者,仁獸也,牡曰麒,牝曰麟,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 家人都可惜之余,慢慢忘卻了這件奇事,卻不料驚動了盧圣。
在麒麟現世之際,盧圣陡然察覺到一股祥瑞之氣無端涌現,氣息純正,浩大恢弘,讓人心生敬仰,于是循著氣息追尋而來。 一見孔家府邸,推算一番,知道此乃孔子出生之地,心中大喜,于是隱匿云端,靜待孔子出世。
天降祥瑞,顏徵在遂有身孕,十月懷胎,誕下一麟兒,即為孔子。
由于孔子的母親曾去尼丘山祈禱,然后誕下孔子,又因孔子剛出生時頭頂的中間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為丘,字仲尼(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第,“伯”為老大,“仲”為第二,“叔”為第三,“季”為最小的。
孔子字仲尼,由“仲”字可知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但是如果把姐妹也合起來排序,就以孟、仲、叔、季為序了,在兄弟姐妹中,居長的(大哥或大姐)為“孟”。所以孔子在家排行老2,字仲尼,但他哥哥的字是“孟皮”,而不是“伯皮”)。
孔母臨盆之際,其產房之上二龍駕云而來,互相纏繞,瑞氣千條,霞光萬道,圣賢誕生,普天同慶。
盧圣亦是心中震動,這麒麟和云龍可不是人為,乃是天地感應,瑞氣化形而出,特地來慶賀一驚天動地之偉人誕生。
盧圣屈指一彈,文成筆化為一道金光,沒入孔仲尼腦門,卻是萬家典籍,結下善緣,日后自有用處。
多留無益,盧圣望了一眼孔府,遙遙一稽首,而后駕起云光,回了鐵叉山。
你道為何盧圣未曾收徒,賺取功德,原來盧圣一見孔子,立馬感應到冥冥之中有股威壓襲來,充滿警告意味。
盧圣心神感應,知道是天地警告,不容眾仙插手。 感受到這股不論貴賤,一以貫之的威嚴,盧圣也就絕了收徒之念,不過也傳下**,日后孔子成道之時,不得不還其因果。
圣賢出世,瞞得過一般人,卻是哪里能夠瞞得住諸天圣人。
“無量壽佛,百家爭鳴始也!”
西方須彌山,青蓮上閉目修道的準提喃喃自語著,望了一眼南瞻部洲人族魯國所在的東方,臉上微微一笑。他雖然沉入大道玄機之中參悟,但也有一份心神留在外面,外界一切時空變幻,萬物事態變化,卻是了若指掌。
鐵叉山八寶洞內,琪花瑤草遍布,無數靈禽走獸奔走其中,純粹的祥和明凈之象。盧圣雙眸之中觀照萬里河山、遍察四大部洲,洞曉萬物,明察秋毫之末,看著萎靡不振的道門氣運,笑道:
“封神大劫過后,不知不覺八百年過去了,如今人間界龍脈不穩,西周氣運將竭,天下動蕩在即。不過此時人間學派紛紛崛起,大有‘百家爭鳴’之勢。前番老子化為老聃李耳,入世修行,傳下《道德經》三千言,開辟樓觀道一脈。本座也需入世化賢,著書立說,聞名于丹青,留跡于史冊,賺取一份功德?!?/p>
盧圣一指自己頂上,慶云間一絲神念化為一道金光飛下界投胎去了。
不久,人間界誕生一人,名曰莊周,聞達于諸侯,繼承老聃道統,抨擊儒門學說,被楚威王所邀,卻是拒而不就,被稱作‘南華真人’。
莊周同時糅合道、佛兩家家精髓,創出【夢蝶】妙法,于佛門【大夢幻術】中講究清靜無為,逍遙自在,而化蝴蝶翩翩。于是出現【莊生曉夢迷蝴蝶】,大談玄幻迷蒙,天人合一,夢中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