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天上帝正在凌霄殿上,卻聽得外面的仙官來稟報:“三十三天之上,有玄都大-法師捧了太上道德天尊符詔,來求見陛下!”
“玄都大-法師?太上道德天尊符詔?”玉帝覺得異常驚奇。
“這是怎么回事情?萬仙陣之后,老子和元始被道祖敕令在各自道場靜心休養。現在這老家伙發什么瘋,突然下什么符詔。”玉帝心中嘀咕,不過卻不能說出口。
“陛下,太上道德天尊符詔,非同小可,要召集天上諸仙接符詔,這才不失禮儀。”一旁太白金星連忙道。
玉帝趕緊擺架了靈霄寶殿,召集諸天星神,文武仙卿,把靈霄殿擠得滿滿,迎請玄都大-法師。只見玄都大-法師上得殿來,手捧一道符詔,看見玉帝于其上,也不行禮,更不跪拜,徑直打開符詔宣讀起來。
“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太上道德天尊赦令:今敕封太乙真人為東極青華大帝,救度群生,救拔幽苦;教化眾生、超生脫死,爾其欽哉!”
宣讀完符詔,靈霄殿上所有眾神仙卿都齊齊下跪,口喧道號:“無量天尊!”
太乙真人聞聽,當即頭頂現了大帝印璽,無量青華灑落,指天立誓道:“本座太乙真人,奉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太上道德天尊赦令,位尊東極青華大帝,今感眾生疾苦,無超脫法門,秉承我玄門無量慈悲大德,本座愿為救苦天尊,尋聲救苦、隨形赴感,應化十方,無量天尊,無量慈悲!”
突然,真人頭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無量威德、無量慈悲、無量智慧。
玉帝眼里精光一閃,卻瞬間臉上笑咪咪,雙手一拱,道:“本座恭賀青華大帝了,本座便冊封道友為尋聲赴感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陽上帝太乙天尊!”
太乙天尊謝過玉帝。
凌霄殿上諸仙前都過來恭喜,大帝一一答謝!玄都大-法師出了靈霄殿,悠然腳踏祥云,回八景宮去了。
太乙天尊對玉帝一拱手,道:“多謝玉帝,本座受封東極青華大帝,協助陛下統理萬物生長,救拔幽苦,還須往地府一趟!”
玉帝笑道:“道友請便!”
太乙天尊隨即駕起祥云,往地府而去。
玉帝龍目之中閃過一絲得意:“若是諸天圣人鐵板一塊,本座還不好插手,如今佛道相爭,倒是給了本座一個機會,哈哈!”
太乙天尊來到幽冥地府,看著巍峨高聳的閻王殿,里面正氣凜然、剛正不阿,道道正氣沖天而起,鎮壓地府萬千惡鬼、幽魂。
只是昔日陰風怒號的陰山之上,此時卻是恍若佛國凈土,百余座浮屠塔聳立,大放舍利之光,遍地優曇花,處處梵音、檀香,西方無量勝境。
太乙天尊皺著眉頭,踏云光往閻羅殿而來。
太乙真人受太清圣人敕封為東極青華大帝,并受玉皇大帝冊封為太乙天尊,早已傳遍三界,十殿閻王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五道轉輪王見之,連忙引入正殿之中,盡皆拜倒,言道:“我等見過青華大帝,愿大帝萬壽無疆,無量天尊!”
天尊笑道:“諸位不必客氣,請起!”
“不知道天尊此來,有何貴干?”
閻王乃是多年執掌地獄權柄之人,早已心智通惠,知道太乙天尊此來必定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恐怕與佛門地藏王菩薩坐鎮陰山一事大有關聯,因此站了起來,畢恭畢敬詢問道。
天尊聞言,笑呵呵言道:“本座來拜訪平心娘娘,請諸位通報一下!”
十殿閻王不敢怠慢,上去通報,不一會兒,平心宮走出了一女神,婀娜身姿,淡黃衣裙,高貴淡雅,睥睨眾生,正是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平心娘娘。
太乙天尊打個稽首,朗朗言道:“本座太乙見過土皇平心娘娘!”
平心娘娘請太乙天尊入坐,巧笑嫣然,道:“青華大帝客氣了,道友不在天庭納福,為何到這窮鄉僻壤之地?”娘娘頭頂有祥龍福鳳盤旋,龍吟鳳鳴,祥和一片,只是二者盡是血色,福運之中隱隱散發出股股煞氣,讓人在艷羨之余暗生警惕和忌憚。
太乙天尊面色微變,站了起來,一拱手,言道:“本座得蒙師伯太上道德天尊青睞,得封東極青華大帝,有感地府眾生疾苦,特來一觀!”
平心娘娘如何聽不出其中的潛臺詞:地府雖是你平心娘娘負責,你道行法力盡在本座之上,本座青華大帝和你只是平起平坐,不過本座可以道德天尊敕封,有圣人罩住呢!
平心娘娘表面上倒是毫不在意,道:“大帝有何指教?”
太乙天尊一甩帝袍,又威嚴有度的坐下,痛心疾首道:“哎,幽冥眾生疾苦,無超脫之無上法門,心生慈悲之心,欲要渡化眾生,娘娘以為如何?”
青華大帝太乙天尊要入地府度化億萬幽冥眾生,那置平心娘娘于何地呢?平心宮內氣氛一時緊張起來。
平心娘娘笑道:“青華大帝圣德,如此悲天憫人,乃是幽冥眾生之福,地府之幸,貧道這廂有禮了!”
說著,站了起來,朝太乙天尊豎掌,行了一禮,似乎真心相信太乙天尊所說的話一般。
太乙天尊不敢怠慢,也站了起來,連聲稱不敢。
平心娘娘道:“大帝此言大善!貧道當初有感幽魂疾苦,不忍他等魂飛魄散,從此無依,于是身化輪回,開辟地府。蒙道祖敕封為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在此統御萬鬼,號令群魔,造福萬靈。只是地府幽冥眾生疾苦,貧道憂心不己。如今大帝來我地府度化眾生,貧道也可以逍遙一番了!”
娘娘腦后金輪高懸,浮現六道輪回場景,光怪陸離,萬靈匍匐,感激娘娘再造之恩,越發襯托得娘娘如九天仙女,不染塵埃,清凈無垢,圣潔芳香。
太乙天尊暗自心驚,道:“娘娘乃是道祖所立,貧道豈敢簪越!不過地府幽冥眾生疾苦,貧道是在地府一番**宣道,度化眾生而已,如此也可以成就貧道一番功德,請娘娘恩準!”
“這太乙倒是個人物,按理說貧道成道極早,和元始天尊也不相上下。這太乙雖是和自己并列六御,卻是有自知之明,不敢和自己平輩相交,這次到地府也不過是**宣道,為道門爭得香火而已,倒是可以接受!”
娘娘放下心來,笑道:“地府五濁煩惱之地,幸有西方大德地藏王菩薩宣講佛法,度化億萬幽冥眾生,貧道才略微松了一口氣。如今大帝肯發大慈悲,真是三界眾生之福氣,我地府當鼎力相助!”
“多謝娘娘慈悲!”
太乙天尊聞聽,心中大喜,當即頭頂現了大帝印璽,無量青華灑落,地府之中頓時生機勃勃,無數鬼怪受益,得以超脫。
天尊指天立誓道:“本座乃是太乙真人,位尊東極青華大帝,今感眾生疾苦,無超脫法門,秉承我玄門無量慈悲大德,本座愿為救苦天尊,尋聲救苦、隨形赴感,應化十方,無量天尊,無量慈悲!”
太乙天尊突然口綻春雷,發下誓言,大千世界為之震動,天花亂墜,地涌清泉,頭頂慶云炸裂,三朵白蓮化為白云,滾蕩不休,須臾,一尊面容嚴肅的道人手持九龍神火罩飛了出來。
天尊發下誓言,因為上合天道,垂落功德,慧珠洗去污垢,澄凈光潔,悟徹天地至理,明心見性,使得斬出善尸。
太乙天尊道行大進,亦是欣喜不已,對這道人說:“道友號十方救苦天尊,在此地府度化億萬幽冥眾生!”
幽冥地府億萬眾生有感,紛紛拜倒,股股浩大感念之愿力與祝福匯聚成浩浩蕩蕩氣運長河,加諸于十方救苦天尊身上,使得天尊頭頂慶云一片玄黃,無量功德金光化為甘露,遍撒地獄,渡化眾生,大慈大悲,無量天尊!
從此,地府又多了太乙宮,有十方救苦天尊在地府度化幽冥億萬眾生!
青華大帝道目觀照陰山,就看到了高宣在翠云宮上空的‘卍’字符號。這個符號在地府之中綻放無量光明,恍若地府的太陽,灼灼金光照耀,就要照到地府十殿。
“哼,還說護佑六道輪回,結果卻是中飽私囊,要是億萬兆鬼魂都被佛門渡化,生靈投入六道輪回轉世之后,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天生信奉佛法,這不是斷我玄門根基嗎?”
青華大帝思及此中利害,眉心之中智慧光華透射如虛無之中,顯得仙風道,智慧無雙。
突然,天尊眉心慧光收斂,座下九色蓮臺綻放億萬光彩,蓮臺之下閃現九頭獅子,齜牙咧嘴、咆哮猙獰,獅口大張,火焰噴吐,道火熊熊,正氣凜然,誅邪除惡。
青華大帝本體與十方救苦天尊念誦《太乙救苦護身妙經》,無量青華妙氣從青華大帝頭頂的大帝印璽之中噴薄而出,浩浩蕩蕩,恍若天河傾瀉,一往無前。
青華妙氣乃是乙木之祖,充滿勃勃生機,能夠肉白骨、活死人,純粹清凈,噴灑在漆黑一片的惡鬼身上,立馬將死氣驅除,讓渾渾噩噩的鬼魂開始恢復神智,
恢復神智的鬼魂渾身清氣盎然,清凈無垢,被蓮臺寶光一照,立馬皈依玄門道家,一個個身上披上道袍,挽起發髻,手持拂塵,端坐青色蓮臺,懸浮虛空,隨著縹緲道音,念誦起《太乙救苦護身妙經》。
浩浩蕩蕩的清華妙氣與無量道音、信仰愿力相結合,匯聚成一柄巨大的玉如意,懸浮在太乙宮上空,五光十色,晶瑩剔透,照亮十萬里方圓,其光皎潔,不似佛光浩大熾熱,倒似月光般清涼如水,緩緩而動,暗香浮動。
陰山翠云宮中,地藏王菩薩頭戴毗盧冠,手持禪杖,面容堅毅而平和,光潔似玉,蘊含無量智慧,無量福壽。
聽著地府各處飄蕩的呢喃道音,地藏王菩薩感應到青華大帝的咄咄逼人,不斷用玄門普度之法渡化惡鬼和陰魂,慈悲的面相微微一變,佛目觀照,就看到了高宣在太乙宮上空的玉如意。
玉如意在地府之中綻放無量光明,恍若地府的太陽,灼灼金光照耀,就要照到陰山上。
“無數生靈在世之時不信佛法、不讀道經,作惡多端,而不知其錯在哪里,無解脫法門,我佛悲憫眾生,慈悲為懷,讓貧僧在地府五濁之地度化億萬鬼魂,太乙道友卻擔心我佛門中飽私囊,渡化億萬兆鬼魂,這些鬼魂投入六道輪回轉世之后,信奉佛法,壯大佛門,斷玄門根基,嗔會心起,善哉善哉!”
菩薩慈悲的面相微微一變,口中大誦佛咒,朵朵蓮花從口中飛出,層層疊疊,連天接地,蓮香撲鼻。
鋪天蓋地的蓮花恍若潮水,朝四面八方開始擴散,無數陰魂、惡鬼碰到蓮花,立馬被上面濃郁的佛光、瑞氣所渡化,紛紛戾氣消散,一個個心中大發善念,慧心大發,雙手合十,誠心詭異,加入念誦真言的隊伍。
菩薩腦后圓環之中浮沉一座寶山,山間遍布深溝峽谷,垂澗淵潭,流泉飛瀑,氣象萬千,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當真是“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
無數佛門弟子端坐山間,或草地,或飛石,或懸崖,或溪邊,一個個口誦佛經,面容祥和,無量信仰大愿直通云霄,冥冥之中無量天機大道被震動,一股莫大的氣機從天而降,與海量信仰之力凝結成一個巨大的‘卍’字符號。
‘卍’形符號剛剛顯化,立馬就響起陣陣奇音,古老、神秘、抑揚頓挫、玄奧,似乎從太古而來,恍似開天辟地之初的無量梵音,瞬息之間傳遍地府幽冥。
‘卍’形符號在陰山上空綻放無量光明,恍若地府的太陽,灼灼金光照耀,與太乙宮上空的爭相輝映,一日一月,懸浮在地府上空。二者交織著裊裊道音、梵唱,在地府上空縱橫交錯,不時交鋒,激發出道道光嵐,奏出不一般的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