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山玉虛宮,原始天尊坐在八寶云光座上,看著亂成一鍋粥的朝歌,知道封神的時機已經到了,心想封神不能有誤,叫來白鶴童子道:“請你師叔姜尚來見我。”
白鶴童子領命,往桃園中來,見到子牙,口稱:“師叔,老爺有請。”
子牙連忙來到寶殿,對原始天尊行禮道:“弟子姜尚拜見師尊。”
元始天尊道:“子牙,你生來命薄,仙道難成,但是可享受人間富貴。成湯氣數已盡,周室將興。你替我代勞,執掌封神之事,立即下山,扶助明主,將來可身為將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你現在速速收拾下山。”
盡管如此,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威壓在空氣之中流動,似乎天尊一言一行都是代天而為,無似乎勉強和做作,唯有行云流水般的契合與和諧,恍若他就是天、他就是地,無所不在的神靈,無所不在的大道神韻。
子牙推遲道:“弟子是真心出家,苦熬歲月多年。如今弟子修行雖然沒有多大進展,但是還望師尊大發慈悲,指迷歸覺,弟子情愿在山中苦修,絕對不敢貪圖紅塵富貴,還望師尊收回成命。”
原始天尊道:“你命緣如此,必聽命于天,豈能違抗天意?”
子牙戀戀難舍。南極仙翁看不下去了,關鍵時刻提點姜子牙,道:“子牙,機會難逢,時不可失;況且天數已定,不是你能違抗的。你雖然今日下山,待你功成名就是之時,自有上山之日。”
元始天尊也順勢做了保證:“雖然你今日下山,還有上山之日。”
子牙無可奈何只得下山,去了朝歌投奔結義兄長,并且在義兄的叢勇下先破了酒戒,之后又破了色戒,不但如此還在朝歌當上了官。可惜好景不長,姜子牙在混了一段官場后,因火燒琵琶精,紂王聽信妲己讒言,被紂王追殺,回到宋家莊又被一代奇女子馬氏一腳踹開。
姜子牙只身一人逃到臨潼關,當時守關總兵張鳳嚴守朝廷法度,不放企圖逃避徭役的朝歌民眾出關。姜子牙被百姓們圍住,一句“姜老爺”就說得他飄飄然,立刻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向民眾表示:“待我去見張總兵,替你們說個人情,放你們出關。”
卻說張鳳先是聽報朝廷的下大夫來訪,張鳳心想,下大夫姜尚來拜訪?對方是天子近臣,京官一枚啊,我哪能得罪得起?如果能巴結好了還能對自己大有用處。于是張鳳急命左右請進姜子牙。
此時姜子牙依然自我感覺良好,穿著道服瀟瀟灑灑地踱了進來。張鳳一看來的人身穿道服,而不是身穿官服,馬上就變了臉色,從站著迎接變成了坐下提問:“來者何人?”
姜子牙一點也沒發覺張鳳態度的微妙變化,還欣欣然的告訴張鳳:“吾乃下大夫姜尚是也”。
總兵張鳳心想我知道你自稱是下大夫,“大夫為何穿道服而來?”
姜子牙就開始白話了一通,說自己不肯欺君誤國,害民傷財,因此直諫,本想一死報君恩,結果天數未盡,蒙恩赦宥,放歸故鄉,又請求張鳳將軍賜眾民出關,最后免費奉送張鳳高帽一頂,將軍真天高海闊之恩,實上天好生之德!
結果張鳳根本不吃姜子牙這一套,心想我吃飽撐得,居然聽這個江湖術士來嘮叨,嚴詞訓斥一番后直接命令左右把姜子牙推了出去。
姜子牙很無地自容,他根本沒有想到張鳳這么狠心地戳穿了自己不堪一擊的華麗說辭,這么不給自己這個前任下大夫面子。自己對民群眾大話都已經說出去了,事情卻沒有辦成,真是發自內心地滿面羞愧。姜子牙就這樣孑然一身地站立在一片匍匐于地、嚎啕痛哭的災民中間,第一次感覺自己之前的行為是那么的無知。
還好此時姜子牙終于想起了自己的一身道術,他運用土遁之術救出萬民,挾老扶幼來到西岐,自己前往磻溪隱跡,只等風云際會緣。武吉災殃為引道,飛熊仁兆主求賢。八十才逢明圣主,方立周朝八百年。
姜子牙在磻溪隱居期間,經過反省后,終于開悟,不再隨性地做那些毫無目的性、毫無益處的事情,而是一門心思地修心養性,靜等姬昌前來訪賢。為了達到目的,姜子牙充分運用了自己的特長五行道術,幫助武吉厭星,逃避了先天之數的追殺,成功地引來了求賢若渴的姬昌。
在磻溪靜坐了七八年的姜子牙,已經不再是那個朝歌城中的無知老年啦。在整個姬昌求賢的過程中,姜子牙的表現非常滴沉穩,硬是挑逗著姬昌一口咬鉤緊緊不放。
他先是教了好多漁人樵夫唱山歌,愣把幾首飽含懷才不遇、不滿今上的反動民謠傳播成了當地的流行歌曲,引發姬昌求問:這個歌曲是誰教你們的啊,哦,是磻溪那釣叟教的啊,嘖這個詞寫得真好啊,寫這篇東西的人肯定值得見見。
然后再安排武吉路遇姬昌,你不是自負先天之數萬試萬靈,讓你看看我姜尚的手段。果然姬昌一見大驚,當下詢問緣故,才得知磻溪有個老叟姜子牙能用法術對抗先天之數的推算,一下子興趣就起來了,跟著武吉前去尋訪。結果姜子牙并沒有打算馬上讓姬昌見他。
武吉趕進林來,不見師父,心下著慌,方才還在林中,一轉眼不見了。又到居所,童子回報老師不在。
姬昌瞎轉了一大圈,連姜子牙的影子都沒見著,心里很郁悶,于是下了道命令:“百官俱不必各歸府第,都在殿廷宿齋三日,同去迎請大賢。”
齋宿三天后,姬昌沐浴整衣,極其精誠,端坐鸞輿,扛抬聘禮,擺列軍馬成行,前往磻溪,來迎子牙;封武吉為武德將軍。笙簧滿道,竟出西岐,不知驚動多少人民,扶老攜幼,來看迎賢。這樣子的陣仗,面子是絕對夠了,姜子牙一出山就獲封右丞相,隨后就起造相府。隨后姬昌有了姜子牙的幫助,就準備討伐商紂王,自己取而代之。
洪荒大地東部,鐵叉山八寶洞內,人族圣師盧圣正在其中靜靜修煉著,其身軀朦朧,隱約有一副黑白道圖在他的身邊浮現,身軀的兩邊,更是顯化出奇異的畫面,一邊是草木蔥翠,生機勃勃,另一邊卻截然相反,萬物凋零,死寂一片,十分驚人。
并且隨著修煉的進行,恍惚間,其身上的氣息流轉,發生變化,陡然間,生與死兩種氣機轉變,一剎那間,那草木蒼翠的場景轉眼就變成了枯黃一片,無盡死寂,無盡凋零,而另一邊的死寂畫面卻逆轉過來,變得生機勃勃。
“嗤嗤!”
兩種截然相反的畫面不斷變幻閃爍,無比神奇,無比詭異,這一開始還只是在其周身三丈方圓,漸漸地范圍不斷擴張,五丈,十丈,最后充滿整一個洞府,整個洞府以內,都被這生死之氣充滿,繚繞在其身上,襯托的其身影越發朦朧,看上去如夢似幻。
忽然,天機一陣斗轉,盧圣陡然眉頭一動,猛地睜開眼睛,雙眼睛宛如周天星辰,深邃無比,周圍的黑白道圖‘砰’的一聲爆炸開來,消散一空。
盧圣觀照虛空,雙手十指如同飛輪旋轉、孔雀開屏般絢麗奪目,道道仙光縱橫虛空,太乙、奇門、六壬三大道門奇術輪番演算,神念似乎穿過九霄雷云,降臨冥冥之中掌管眾人生死禍福的命運長河之處,融入其中,體悟天地之理,察覺天機斗轉,腦后功德金輪越轉越急,如同金色漩渦。
瞬息之間,盧圣就知道了天機,嘆息了一聲,駕起祥云,往朝歌而來。半空中見一魂魄飄飄蕩蕩而來,其怨氣卻沖天而起,
“善哉,善哉!”
話說殷商紂王之叔比干因用火計燒死軒轅墳的一窩九尾妖狐,惹得妲己心生殺意,故意裝病,讓紂王挖比干七巧玲瓏心,比干含怨而死,當時姜子牙尚未建建封神臺,以致比干冤魂冤氣沖天,在朝歌上空徘徊,不肯入六道輪回。
比干冤魂見一道人端坐白蓮過來,寶相莊嚴,氣息清凈,是道德高隆之士,仙風飄飄,倒也不敢造次,只是靜靜看著盧圣。
“呵呵,你我本為一體,何必如此生疏?”
盧圣目光怪異,慧目之中閃過往昔歲月,流光溢彩,見比干呆呆看著自己,不由得覺得好笑。
比干只覺得盧圣之語猶如晨鐘暮鼓響徹心田,震動神魂,似乎與自己息息相關,腦海之中就是想不出來,百思不得其解。
“咦?你是我,我即是你,這是為什么?”
盧圣看著比干面露疑惑不解之色,搖搖頭,食指一點其額頭,一道靈光從指間飛出,瞬間投入比干腦中,在那泥丸宮中走了一遍,比干腦海中突然多出一幕幕圖象片段,只那么一瞬,生前生后種種經歷如潮水一般涌來。
“貧道見過本尊。”原來比干就是盧圣在天庭講道創立大道玄文時斬出的化身,歷劫轉身,三皇五帝時期曾化身倉頡,造三千文字,對人族有大功,卻又業力纏身,化為灰灰,轉世重生,今世便為比干,生的一副七竅玲瓏心,才華橫溢,任商朝亞圣。
盧圣笑道:“貧道現在還是該稱道友為比干?”
比干早已知道日后西岐伐商,紂王**,自己苦心輔佐的大商轟然而滅,執念放下,看了底下商朝首都朝歌一眼,嘆息道:“天命不可違,此生種種均了,世上再也沒有比干此人。”
“善哉,善哉,道友以后還是為倉頡吧!”
“諾!”
盧圣心中欣喜,一顆寶珠從盧圣頂中飛到半空,猶如太陽耀眼,正是億萬人族信仰之力形成的愿力寶珠。只見洪荒無數人族對文字之祖那種感恩、仰慕、崇敬而產生的愿力,從四面八方向著半空中的愿力寶珠飛涌而來。
愿力寶珠周圍各色璀璨神光不時流轉,不斷演化大道玄妙,無數大道法則之奧妙被愿力寶珠演化而出,一道恢弘紫氣噴薄而出,矯健如神龍,搖頭擺尾,飛至倉頡頭頂,龍吟陣陣,恍若天籟仙音,蕩滌四方,鎮壓乾坤,鱗甲鮮明,纖毫畢現,巴掌大小的鱗片綻放金色光芒,直沖云霄,氣血如龍,云紋凸顯,神秘瑰美。
千萬道至妙飄渺瑞氣從虛無之中滲出,絲絲縷縷,浩瀚無邊,被紫氣神龍大口大口吸納,隨后恍若飛瀑般噴吐,浩浩蕩蕩,綿延不絕,注入倉頡頭頂頭頂之中,無邊智慧、淵博、大氣、儒雅之氣投射而出,震撼人心。
愿力寶珠,乃是乃是天地間第一樣天道法則至寶,為人族感恩盧圣為人族付出的愿力凝結的寶珠,幾千年以后,人類使用文字,傳承文明,對文字之祖感恩早已烙印在愿力寶珠內。
如今盧圣拿其為倉頡積聚氣運,無數福、壽、祿之氣、長生之氣、不老之氣、青春之氣、生機之氣、不死之氣、瑞氣等紛紛從周天之中滲出,加諸在倉頡身上,使得倉頡渾身祥瑞顯化,仙風道骨,讓人一眼望去,就心生敬仰,不敢心生褻瀆,渾身雖陰風陣陣,還是陰魂之體,但是純粹而無垢,清凈琉璃,顯然已經脫離鬼軀,成就道體。
“愿力寶珠,凝云聚彩,無量福壽,無邊仙福,顯化命格,成就無邊功德!”
盧圣舌綻春雷,轟然炸響,天地震動,云霞散落,天花墜落,倉頡渾身一陣,頭頂三千文字瑞氣風起云涌,變幻莫測,朝中央匯聚凝結,須臾,一柄書寫天下典籍的文昌筆浩淼白氣之中若隱若現,五彩毫光閃爍,卻是純粹澄凈,洞察一切,清凈無垢。
頓時,天機轉動,命運長河徒起波瀾,一聲鳳鳴,一指通體潔白的神龍從萬頃水波之中騰空而起,顧盼之間,搖頭擺尾,飛落九天。
就見在一片金花之中,這一神龍,口銜一枚玄黃寶丹,從萬丈高空翩翩落下。就在倉頡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之際,那枚玄黃寶丹化作一道霞光飛入倉頡微張的頂中。瞬息之間,那玄黃寶丹爆,無數玄黃之氣噴涌,為倉頡吸收,鍛造一番神魂,重塑一具功德身體。
此時,倉頡長須垂胸,面容玉光流轉,肌膚嬌若三歲孩提,眸中精光四射,渾身清氣繚繞,馨香一片,沁人心脾;片片道音和鳴,若有若無,讓人心曠神怡。
“三千文字,文明相傳,薪火不斷!”
倉頡誦道,天地為之一顫,天際垂落萬千玄黃之氣,紫氣東來三萬里,天花亂墜,地涌金蓮。
萬千玄黃之氣落入倉頡慶云之中,掀起滔天駭浪。須臾,倉頡遍體生光,其光無形無色,卻是清香四溢,照耀諸天,洞徹幽冥,普天同慶,龍吟鳳鳴,天降祥瑞。腦后閃現一輪玄黃金輪,乃是功德金輪,獎勵倉頡造字三千,從此人族在天地之間開始文明傳承,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天地有感,功德加身,玄黃之氣造就倉頡功德金身,瞬息之間,成就無量道果,為人族圣賢,雖無法力,而功德巨大,只要不沾染因果,從此無災無劫,享人族無量香火供奉,無量天尊!
“哈哈,恭喜道友證道圣賢果位,成就教化功德道果,從此萬劫不壞,不墮輪回,無量天尊!”
圣賢果位不是自身修法力、明天機、勤修德而成就,是對天地有大功之人,即使凡夫俗子亦可成就!無降龍伏虎之威力,無翻江倒海之法力,唯有簡簡單單的騰云駕霧,辟谷不食,長生不老,無災無劫!地位遜色圣人和日后三皇一籌,但依舊高于準圣,不可輕辱!
只見倉頡道人遍體氤氳之氣發出,頭頂一股道氣扶搖直上九萬里,浩浩蕩蕩,光明正大,惶惶威德,三千文字懸浮,一個個蘊含莫大至理,似乎闡釋著天地秩序、宇宙根本,讓人為之沉迷而心生敬仰。
突然天空中祥云降落,太白金星手持拂塵,捧著玉帝圣旨而來,一抖,手中諭旨化為漫天鮮花墜落,現出誥命:
“今有倉頡,造三千文字,證得文字之祖,有功于洪荒,實乃可喜可賀,可居天庭文曲星一職,掌可掌管洪荒文氣,欽封為文昌圣君,欽此!”
“老道恭賀圣君了!”太白金星笑瞇瞇的,將收斂起來的誥命送到倉頡道人。
“多謝昊天陛下,多謝長庚老仙,無量天尊!”
倉頡星眸之中慧光流轉,對盧圣一拱手,道:“道友,貧道天命在身,日后少不得要勞累一番了!”
說罷,便消失在虛空之上,和太白金星去到了天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