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那軒轅黃帝打敗蚩尤后,便將全部的心血投入到人族政事之中。他首先劃野分疆,以八家為一井,三井為一鄰,三鄰為一朋,三朋為一里,五里為一邑,十邑為都,十都為一師,十師為州,將人族領地共分九州;而后設官司職,置左右大監,監于萬國,設三公、三少、四輔、四史、六相、九德等共一百二十個官位管理國家。對各級官員提出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的“六禁重”,要求官員節簡樸素,反對奢靡。提出以德治國,“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義,尤其是設立“九德之臣”,教養百姓九行,即孝、慈、文、信、言、恭、忠、勇、義,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在使用人才上,訪賢、選賢、任能,因才使用。
他又在農業生產方面實行田畝制,在此之前田無邊際,耕作無數,軒轅黃帝以步丈畝,以防爭端,將全國土地重新劃分,劃成“井”字,中間一塊為“公畝”,歸部落集體所有,四周八塊為“私田”,由八家合種,收獲繳部分上繳部落,還穿土鑿井。對農田實行耕作制,及時播種百谷,發明杵臼,開辟園、圃,種植果木蔬菜,種桑養蠶,飼養獸禽,進行放牧等。
在完成了這些事情之后,人族的生活越來越好,不再像以前那般落后不化,軒轅黃帝的聲望在人族中也漸漸的提高,直到已經無人與他相比。
時光飛逝,烏飛兔走,白駒過隙,時光已過。卻說人族黃帝在位一百年,壽高一百三十一歲,有二十五個兒子,得其姓者十四人,傳位于第六子玄囂,繼位為少昊白帝,叫“姬本”。五帝和夏、商、周都是黃帝后人。正是“前人積德,后人享福因為在黃帝手上建立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也是日后華夏族的第一次融合,所以功德無量,遺澤后裔。
軒轅有大功德,也是三皇中唯一一個真正統一人族的,天地人三皇,天皇伏羲引領人族發展之始,地皇神農將人族定位為主角之勢,人皇軒轅卻是將人族真正統一起來。
洪荒何其大也,人族如今數理過百億,卻也并不算什么太大規模,想那后世地球可以說是一彈丸之地,于洪荒整體面積如同螢火比之皓月,實不可比,但地球上也有六七十億的人口,更何況還有許多未開墾的地方,洪荒中人族就算有數百億也是不顯擠的,還很荒涼呢。
軒轅是三皇中名聲最大的,禪位大典自然不能草率,此時的陳郡不再是原來的大小,已有直徑數百里的規模,是為整個人族的根據地,集政治文化經濟為一體,陳郡周圍一帶至黃河以北被稱之為中原,人族發展迅速,以此為根基。
禪位大典舉行這天,陳郡廣場外再次聚集如山如海的人潮,一眼望不到邊,軒轅身披帝服,手持軒轅劍,頭戴九龍星辰冠,緩步走上廣場祭臺。祭臺之上,有女媧及三清圣人塑像,軒轅自先向其禱告一番,先前天皇禪位已有例,圣人并不到場,此時只有各教圣人門下前來觀禮,也算是有心了,軒轅也沒什么好說的。
待到正午時分,禮儀官宣布吉時已到,軒轅宣布將人皇之位傳于顓頊:顓頊,姓姬,號高陽。黃帝之孫,昌意之子,時年二十歲。
軒轅聲音落畢,只聽見三十三天外一陣仙樂響起,緩緩飄下萬朵金蓮,眾人只覺心曠神怡,一架九條五爪金龍拖著的輦車從天而降,停到了軒轅身旁。輦車坐有伏羲與神農,軒轅行禮道:“勞煩兩位師兄前來接我。”
二人笑道:“合該如此。”
這時候,天邊又遠遠飄來一朵白云,上面立著一位道人,正是那三清道教首徒玄都法師。玄都法師從懷中拿出一旨,看了軒轅一眼,念道:
“太上道德天尊敕命,爾軒轅氏姬邦開修德整兵,習用干戈,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義。開天地帝王新紀元,創人族文化血脈之源流,功德無量。特敕封爾為三皇之一人皇,前往火云洞居住,不惹塵埃,不沾因果,萬壽無疆,安享無量量劫清凈逍遙,爾其欽哉!”
軒轅上前接過旨意,口道:“感謝圣人!”
軒轅按說當為人教弟子,但他正式老師乃是廣成子,自不必稱老君為老師,玄都自是知道其中緣故,也不點破,只笑道:“還請人皇坐上龍輦!”
這時,天外一片七彩霞光飛來,自是上天感應幫助軒轅為人族作出的大貢獻,降下功德以示獎勵。不如上次一樣那七彩霞光分三團,而是五分,六成融入軒轅體內。
命運長河中沖出一條祥龍,那祥龍伸展軀干,身姿矯健優美,穿云入舞,探頭伸爪,突然一陣黃光暴漲,眨眼間化作一雞蛋大小的玄黃寶珠,光華內斂,云氣縈繞,一溜煙飛到黃帝面前。
黃帝還未反應過來,直射入眉心,就見一圈圈光環出現,在黃帝身上上下浮動,無數人間濁氣排除,仙肌玉體頓成,腦后一功德金輪冉冉升起,照耀洪荒,人族伏地,拜謝大恩大德。光輪之中演化教化萬民之事。征伐叛逆之戰事,種種功德政績上演,可謂神奇。
一成溶入軒轅手上的天地印上,一成三分歸眾仙,因廣成子做為帝師,卻只得到不到七分的功德,一成歸群臣。一成歸九天玄女。廣成子將功德吸入體內,提升修為,好歹也進入了大羅金仙境,比得上一陣子苦修了。
此時,盧圣也駕著祥云,來到了現場。三皇向盧圣見過禮后,軒轅舉起手中的天地印,三皇同聲道:“此印乃我人族圣師所煉,為人族首領所持,多有功于人族,后世若無此印者承認,便不得人族承認,切記!!”
同時,三皇頭頂飛出一股功德金光,溶入天地印中,只見天地印無限放大,投影于天地間,整個洪荒的人族都有看見,無數信仰之光如同倦鳥歸朝般飛與天地印中,印上放出九條九爪神龍四下環繞,此印經過幾次功德注入現在得了三皇誓言功德,萬民信仰,成為人教無上功德圣器,萬邪不沾,萬法不破,威力無限接近圣人證道法器。
就在這時,盧圣眉心天靈穴冒出浩浩蕩蕩玄黃功德之氣,結成慶云,畝田大小,一塊寶印懸浮云海間,光芒四射,正是人族至寶崆峒印。天地印發出萬道光芒,似乎在應和崆峒印。兩個寶印的光芒似乎融在了一起。萬民愿力通過天地印,匯成一道白練,進入崆峒印,又注入盧圣體內,盧圣頂上又升起一股白乳,裹住崆峒印,漸漸崆峒印慢慢化為了虛空,最后化為了一道白氣,散入了盧圣頂上慶云中。
于是命運長河之中波瀾迭起,異象頻頻。命運長河里,先是一株碧綠寶樹從蔓延長河中緩緩升起,亭亭玉立,冠如華蓋,渾身如同碧玉妝成,乙木之氣噴吐,結成一條千丈青龍,搖頭擺尾,纏繞盤旋于樹干之上。
命運長河之中嘩啦啦水聲作響,一太極圓盤在碧波之上浮起,一注噴泉將其頂起,送到樹冠之上。被青龍龍口銜住,盤中一顆黑白相間,光華轉換的寶丹安放其中。
龍吟一聲,寶樹拔地而起。在碧油油光輝中直落云霄,那枚太極寶丹飛入盧圣眉心,陡然腦后功德金輪升起,金輝之中,顯化出一方世界,正是盧圣助伏羲教化之事。盧圣為天皇老師,有教化之功,伏羲秉承木德,所以以木靈來慶賀;創太極八卦,所以寶丹呈現黑白二色。
盧圣腦后升起絲絲縷縷云煙,鼻腔、口中噴出股股煙嵐,胸中五氣升騰,紛紛在頭頂三尺之處匯聚。云蒸霞蔚,浩瀚云海之中,波濤洶涌,云卷云舒,一印徐徐升起,破開云霧,顯露真容。一方印壘,金玉龍盤繞其上,底部繪有金紋,正是“崆峒印”三個大字,九宮符篆飛入其中,小時如須彌草芥,輕如鴻毛;大時看似遮天蔽日,重逾泰山。
伏羲、神農、軒轅對看一眼,道:“感謝圣師對我三皇以及洪荒人族之大恩。祝圣師與天同壽!”
三皇身上也是七彩光芒大作,天外飛來的七彩功德霞光,兩道七彩霞光加持在崆峒印上。在受了這兩道七彩霞光后,崆峒印其上刻塑有三皇形貌,分別為伏羲、炎帝神農、黃帝,里面隱隱呈現洪荒大地與萬民模樣,渾身金色光芒大作。上面一條紫色虹光繚繞,如蛇猶龍,霞光萬道,瑞氣千條。
地仙界億萬人族頭頂飛出一線彩光,化作了一團團功德光,疾如星飛,如萬川歸海,都匯聚到了崆峒印上。便聽一聲響,盧圣頂上崆峒印宛如黑洞般將無量量功德斂入其中,卻消失不見,一片光芒之中,化為一道人模樣的人站在半空,隨后又變化了寶印,如此反覆九次,得大圓滿。
這道人對盧圣一拱手,道:“見過道友。”
盧圣哈哈一笑,“你我一體,何必多禮。”那崆峒印修成的化身一陣閃爍,仍舊化為崆峒印懸于盧圣頭上。盧圣一招手,崆峒印化為一道金光落入手中。
盧圣氣息如淵如海,深不可測,靜止不動時穩如泰山,手握崆峒印璽,上面三皇顯化,功德無量,普濟蒼生,香火鼎盛,萬世不衰,萬劫不壞,金身永駐。
厚重大德神威壓得天地生靈喘不過起來,瑞氣滾滾,毫光萬千,日月失色,仁瑞之氣、福壽之氣、祥和之氣、安定之氣紛紛滲出,圍繞崆峒印璽盤旋,紫氣華貴,上沖云霄,顧盼之間,威嚴頓顯。
玄都法師面色不愉,見盧圣手中的崆垌印吸收教化人族功德,成就功德至寶,知道盧圣手持崆峒印,執掌人族皇者氣運,日后在人族的氣運大大增強,西方氣運也隨之大漲。
“第二元神,身外化身!”
崆峒印乃是人族功德巨寶,盧圣把這功德圣器化為練成第二化身,不死不滅,萬法不沾,除非圣人出手,否則任是冥河鰓鵬,也休想討得好去,玄都法師心中更是忌憚。
崆崆印化為一道金光隱入體內,盧圣手持九華杖,笑呵呵駕著祥云自回鐵叉山不提。
西方極樂世界,有三千婆娑凈土,卻是光華璀璨謠言無邊,珍珠、玉石、瑪瑙、翡翠鋪就成一條寶光熠熠的大道,二位圣人之尊卻是坐于一株菩提樹下,面前是閃爍著八色寶光的功德池,其上盛開著十二品金蓮,金蓮旁邊亦是有著五品、六品乃至九品的金蓮,水波翻騰,里面顯示出一副圖像正是盧圣手中的崆垌印,成就功德至寶的景象。
兩位西方圣人自是欣喜。準提看著天地玄黃造化鼎上不時增強的玄黃功德之氣,心滿意足,自思道,看來還是得緊緊抓住時機,輔助五帝教化人族,獲取功德,不顯山不露水間增強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