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了個雙月子,梁崇月身上的那些傷已經全部養好了,終于能躺在浴桶里好好泡泡澡了,梁崇月感覺全身都舒展開了。
瞧著云苓拿澡巾給她搓過的地方,留下的紅痕上前是一條條的黑泥,兩個月沒洗澡了,每天喝補藥的時候都出一身的汗,梁崇月早就感覺自己身上臭了。
浴桶里的水換了三次,梁崇月這才感覺自己洗干凈了,剛從浴桶里起來就被春香姑姑帶著云苓將她包裹的嚴嚴實實,頭發也用長巾包裹起來,生怕她受一點風寒。
長生天里的炭火燒的燙人,梁崇月都有些熱了,母后額前已經全都是汗水了,雙頰透著紅,還不忘給她擦干,將頭發烤干。
洗漱完畢后,梁崇月躺在床上,殿內的炭火已經熄了一半,今晚的宮宴,梁崇月正和母后一起挑著她們晚上盛裝出席的華服。
尤其是小明朗的,母后給她做了小十幾件,前段日子外祖母也派人送了兩大箱過來,看得出來都是家中長輩親手所制,這挑起來,光是紅色都有十幾件,花色各不相同,眼睛都能挑花了。
梁崇月不太喜歡挑選這些東西,她大婚當天的喜服都是母后敲定的,這樣需要高超審美的事情,自然是心安理得的交給母后去做就好了。
梁崇月抱著小明朗跟在母后身邊,時不時的恩恩兩聲,以示對母后眼光的贊同。
最后梁崇月都已經梳妝完畢了,母后才挑好小明朗今晚出席宮宴時穿的衣服和相配的襁褓,這才前去洗漱上妝。
云苓將小殿下抱去換好了尿布后,交到了春香姑姑手上。
云苓攙扶著殿下上了馬車,馬車內壁都用布封住了,外頭也都裹了牛皮,一絲風都吹不進來。
馬車內雖然點了蠟燭,但燭火隨著馬車的晃動而擺動,梁崇月索性調出面板來查看現在太和殿上的情況。
“你父皇交代過了,一會兒你入宮之后直接就去養心殿,你父皇在那等著你,明朗就由母后先抱去翊坤宮,免得她哭鬧,耽誤你和父皇談事。”
不知道是不是聽懂了母后的話,春香姑姑懷里抱著的明朗發出不情愿的哼哼聲,聲音不大,但在這馬車里倒是清楚的很。
母后剛才還說嚴肅的表情,聽到這哼唧的聲音,臉上的表情立馬就轉變了,笑著轉頭去逗弄小明朗。
“一會兒去皇奶奶宮里,那里有不少人等著見我們小明朗呢。”
梁崇月知道母后說的是外祖母和兩位舅母,向箏應該也在,許久不見她了,倒是有些想念。
想起向箏,梁崇月眼前不自覺的浮現出一位故人的臉來,算算日子,也該去祭拜了。
太女府距離皇宮不算遠,梁崇月刻意晚了些時候從府里出發,到午門處的時候,除了各府的馬車停在此處,已經看不到什么大臣和貴眷了。
守城的侍衛看見太女府出來的馬車,立馬放行,讓馬車進皇宮。
如今所有人的都在宮宴上,不過入了后宮,渣爹后宮里那些不受寵的妃子們聽著馬車車輪走過的聲音,也不免有驚訝的,再看見馬車進了翊坤宮后,頓時猜忌聲一片。
梁崇月不在意這些,隨便她們猜想什么,很快他們就都知道了。
梁崇月也很好奇她一心取代她地位的好弟弟和她那蛇蝎一樣的母妃在看見她出現的那一刻,腦子里會想什么,臉上又會是怎樣的精彩紛呈。
馬車在翊坤宮門外停下后,云苓先行下車,和一直守在殿門外的李瑾對視后,上前將皇后娘娘和小殿下接了下來。
梁崇月沒有下馬車,渣爹還在等著她。
駕車的是斐禾和平安,對于這皇宮,無人比他們更熟悉了。
到了養心殿門外,馬車門簾掀開,梁崇月還未下馬車就對上了,齊公公那張笑的滿臉褶子的臉。
“奴才參見太女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齊公公的聲音又尖又細,傳播的也廣,不知道良妃安插在養心殿外的奸細聽到之后會不會著急去找良妃稟告。
梁崇月眼底閃過一抹不易察覺的笑,下了馬車后,出聲命他起來。
“殿下和小殿下可好?”
“都好,勞齊公公掛心了。”
“不敢不敢,這都是奴才該做的,陛下已經在殿中等候你多時了,殿下咱們走吧。”
齊公公朝著養心殿的殿門處做了一個請的手勢,梁崇月大步向前,頭上戴著的紫金冠在養心殿外的燭火照耀下熠熠生輝。
“陛下,太女殿下到了。”
齊公公對著里面喊了一聲后,在殿下進入殿內,便退了出去,將殿門關上了。
梁崇月走進殿內就見渣爹正在圣旨上寫著什么,渣爹的字跡疏狂,有些潦草,梁崇月要走近了才能看清。
《朕惟宗枝繁衍,皆賴祖德庇佑。太女之女,誕于皇家,自幼聰慧過人,性行溫良,端莊恭謹之態,有逾常人。其于禮儀進退,皆中規矩,且心懷仁愛,宅心仁厚,甚得皇室之風范。
朕嘉其賢能,念其貴胄之身,為顯皇家恩寵,昭示天下,特封其為寶郡王。望爾今后,益加勤勉,恪守王爵之責,忠君愛國,為國之棟梁,為宗室之表率 。
朕將視爾之行,常加眷顧。爾其欽哉,勿負朕望。
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梁崇月現在是見識到隔代親能親成什么樣了,她還以為這樣神神秘秘喊她過來是要給她繼位詔書,沒想到是來拿她女兒的冊封圣旨來了。
怎么還要她在太和殿上當眾讀出來,以示渣爹的重視嗎?
梁湛絲毫沒有注意到崇月臉上的表情,寫完之后,還不忘拿起來吹吹后遞到崇月手邊:
“瞧瞧,這是朕為明朗寫得,那孩子同你小時候簡直生的一模一樣,就是眼角有些像斐禾,不如朕遺傳的好看。”
瞧著渣爹這副自戀的樣子,果然這世上沒多少事能瞞得過渣爹,她什么沒說,都猜出來了,說不是他一手策劃的,梁崇月都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