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從進回營后,與諸將商議,眾人大都認為,李克用一定會出兵來解蔚州之圍,因此,所有人都反對強攻蔚州。
李旋化建議先破城外小寨,李旋化認為,攻破城外小寨,既可震懾蔚州城守軍,也可提升軍中士氣。
既然諸將一致認可,陳從進也覺得小寨守軍必然不多,攻下應該不成問題,于是,在就地休整一日后,在二十二日清晨,幽州軍出兵后的第一戰,打響了。
休整一日,一方面是讓士兵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另一方面,也是要提前打造一些攻寨的器械。
蔚州城外的寨子是臨時構筑,無論是高度,厚度,還是堅固程度,肯定不是蔚州堅城所能比擬的。
因此,只要能壓制住寨墻上的守軍,再并排搭上梯子,士兵十秒內便可登上寨墻。
打仗,有時候便是一鼓作氣,在敵人還未適應時,攻上寨墻,那么就有可能一日破寨。
若是讓守軍適應了,那進攻的一方,所要付出的代價,就會變的更大了。
而這一仗進攻的主力,由王猛親率雄平軍出戰,打這小寨,諸將皆認為可以輕而易舉的奪取,因此,眾將紛紛自請出戰。
在一番舌槍唇劍后,王猛拔得頭籌,這讓陳從進有些刮目相看,沒想到,王猛不止是手上功夫了得,嘴巴上的功夫也絲毫不落下風。
便是向元振拿出老隊頭的身份,也被王猛給頂了回去,表示自己若是早從軍半年,當初隊頭的位置,那一定就是他的。
王猛相信自己,可向元振也拿不出話來堵王猛,畢竟,也許的事情,誰能反駁的了。
王猛親自挑了六個營三千人,作為出戰的主力,這三千人里,很多人都是曾經一路跟隨過陳從進的老部下,甲械精良,一眼望去,便像是精銳。
對于王猛挑出的六個營,里頭很多人,陳從進都見過,但陳從進并未干預王猛的指揮。
陳從進也想讓自己的核心力量,經歷戰陣,雄平軍自建立以來,技藝嫻熟,但是在戰陣上的經歷卻是不多,即便是跟隨陳從進突襲過幽州,但那也只能算是奇兵,而非正面對決之戰。
為了掩護王猛,驍騎軍在在側翼掩護,防止城內的騎兵突襲進攻的部隊。
在呼嘯的北風中,大批身著黑色衣甲的軍卒,排成陣列,緩步的朝著蔚州城外的小寨而去。
王猛雖已身為雄平軍兵馬使,但此時竟也和普通軍卒一般,親臨陣前,在前排的軍卒,皆是左手持盾,右手持刀,低著頭,不急不躁的往前壓。
寨中守軍只有一千五百人,其中主力是隨康君立馳援蔚州的五百人,剩下中有近千人,是從代北沙陀五部中征募而來的部民。
此時,康君立已經站在城樓上,目視著下方的戰場。
身邊的副將低聲問道:“將軍,是不是要準備出城突襲幽州軍?”
康君立根本沒回頭,而是冷冷的回道:“敵騎在外虎視眈眈,寨子只能堅守到入夜,城中才可再次派出援兵。”
“敵軍兵力眾多,看起來也像是勁旅,這萬一守……”
話未說完,康君立哼了一聲,道:“若是連一天都守不住,那便是廢物,死了就死了,白天,蔚州城門,絕不能開啟!”
“是,將軍。”
這時,康君立忽然問道:“軍使還沒回派信使嗎?”
“沒有。”
康君立點了點頭,不再說話,而是繼續看向戰場。
此時雄平軍已經抵進百步之內,寨中隱約傳來吼聲:“放箭!”
寨子內的守軍聽令,連續射出三輪箭雨。
“低頭,舉盾!”
雙方距離百步,大部分箭矢落于軍陣前方,只有少部分落入陣中,不過,在這個距離上,已經是強弩之末,幾乎沒有人受到致命的傷害。
王猛大吼道:“穩住,不急,慢慢走!”
傳令兵在陣中的縫隙奔走,高聲呼喊著軍使的命令。
在戰場上,想要讓將領的話,傳入軍中,大量的傳令兵,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七十步內,營寨中傳來的命令聲,已經清晰了些,隨后又是三輪箭雨襲來,這一輪,已經有一些雄平軍士兵受創倒地,但更多的箭矢只是堪堪入肉,很多人皆是猛得拔下箭矢,擲于地面。
在城樓上的康君立看到這一幕,神情有些沉重,陣列齊整,甲械精良,士氣不弱,敢打敢戰,確實是一股勁敵。
幽州軍不愧是驕藩,逆藩,康君立想想也是,若是幽州軍不堪一擊,朝廷怎么可能忍了一百多年,一想到這,康君立的心中,便是有些羨慕。
距離越近,寨中射來的箭矢速度也更快,到五十步外,進攻的雄平軍士兵,已經又吃了兩輪箭矢。
五十步內,又是連綿的箭雨襲來,距離近了,箭矢的威力也加強了,前排持盾的軍士,甚至被連綿的箭雨,給射的無法往前移動。
密密麻麻的箭矢,釘在盾牌上,發出刺耳的聲音,在箭雨停下后,王猛大吼道:“往前沖!”
雄平軍加快了腳步,趁著寨中還未輪射時,大股部隊,一擁而上。
到三十步內,寨中的箭矢已經不追求輪射,而是讓守軍自由射擊。
自古以來,在冷兵器作戰時代,尤其注重陣列作戰,打仗是有章法的,并不是統帥喊一句“殺啊”
然后士兵便烏泱泱的沖了過去,雙方一陣對砍,然后再出現一個牛批的將軍,橫沖直撞,然后對面就潰了,戰爭就這么贏了。
即便是唐末的一些勇將,至少也得讓前鋒沖出一個缺口,然后披堅甲,勇猛的將領才能沖進去亂殺一通。
當然,除非真的有人比人形高達還強勁,那就當這一切都是放屁,都可以不用軍隊,一個人便可鎮壓天下了。
在雄平軍抵近三十步內,許多持弓的軍卒已經拿起弓箭,朝著寨墻上勁射而去。
此時的寨墻上,守軍密密麻麻,幾乎擠滿了人,不時有守軍被箭矢射落,戰斗到了現在,已經進入了白熱化。